初雪🌨️
写法改变了,但原先的承诺不变:只要从《墨子》(注1)中找到我们不能解释的,能批驳我们的原文证据,就算我们失败了。
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这个时代在一天之内所创造出来的科学成就完全抵得过以往历史的整整一年,或者说以往历史所经历的数百年的科学成就只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一年。为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为了社会的稳定繁荣,哲学必须重新出发,踏上真理的长征。
就象两个拳击小孩在比赛,裁判员是其中一方的家长。世界期待着哲学的新生,渴望着哲学指导的再次降临,因为哲学是世界历史的眼睛,虽然世界历史的哲学眼睛偶尔也会闭上,那只不过是因为它被错误认识的黑布蒙蔽了双眼,就象太阳被乌云笼罩。由此可知,世界历史原来只不过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圆周运动。外在的执政力量看上去比内在的科学真理更有威力,然而这实际上是一种虚幻的错觉。中国哲学的身体已然迈进了现代社会的大门,但是中国哲学的思想灵魂却始终停留在二百年前。
然而,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正是人民群众,是那些接受启蒙教育而后文明开化的人民群众。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个不愿作奴隶的中国人民缔造起共和国的钢铁长城。这个改法很不好,因为在先秦文献中恒字具有特殊的意义,在道论类作品中,是表达终极性的概念。
)要深入理解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命?据《孔子家语·本命解》,鲁哀公曾经向孔子请教:人之命与性何谓也?孔子回答说: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气聚气散,如浮云之动,白云苍狗,本来无常。《管子·心术上》也说:故必知不言之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今本《老子》全句作:道可道,非常道。
就是说,名与道皆出于道,但名是描述有形相世界的概念。今圣人之所言者,亦以怀其实,穷而死,独其糟粕在耳。
真正了悟生死(命)的本来,人生的本分,修身以俟之,死而后已。人们对好的事物总是不会主动拒绝,外界的美好事物持续存在,不断诱惑人,如是人们不能反省自己,就会沉溺其中,难以自拔,这样就会丧失人的天性。不甘不苦,应于手,厌于心,而可以至妙者,臣不能以教臣之子,而臣之子亦不能得之于臣。内圣而外王,是通天人之际的大道,是中国文化不同于人类其他文化的显著特点——学人若能于此处落脚,孜孜以求,当无愧于此生矣。
人性本静,这个观念为儒道所共有。(文意:治国有准则而以利民为根本,刑赏和教化如果以道为准则政令就会得到尊重,如果有利于民众,那就不必效法古人,如果有利于事情的圆满,那也不必顺从于民俗。南怀瑾先生曾经形象的将之比作孔子修养做功夫的三个步骤,并与佛法相参证,很有启发性。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
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譬犹师旷之调五音也,所推移上下无常,尺寸以度,而靡不中者,故通于乐之情者能作音,有本主于中。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后面马上展开了论述:无名,万物之始也。因此圣人作事所依据的称作道,对其作为称作事,道就像金石所做的钟磬之类的乐器一样,音律一旦调好就再也不能更改了,而事则像琴瑟一样,弹奏完一曲后,再弹下一曲时就要改调,事必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可以说是孔子提出修养做功夫的三个步骤,先‘穷理,后‘尽性再生命‘以至于命,才懂得命。作者由是发出了世人沉沦名相的感慨。如果榫眼开大了,榫头做小了,太松滑动不牢。故道可道者,非常道也。与《性自命出》同时出土的《郭店楚简·语丛一》有: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法制和礼乐这类东西,是治国的工具,而不是治国的根本方法,所以不可与寡闻陋见之士讨论至道的问题,这是因为他们为习惯所拘,为政教所缚。《孝经纬·援神契》云:性者,人之质,人所禀受产。
上面说: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圣形于内,谓之德之行。
(《汉书·董仲舒传》)在我们的先贤看来,性源于命,亦源于天道。一是由道至名而至于法,分别由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学派组成,即道家、名家、法家。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上面还是引老子言:古者被发而无卷领,以王天下,其德生而不杀,与而不夺,天下非其服,同怀其德。这位叫轮扁的工匠又问:这位圣人还活着?桓公回答说:已经死了。故法制礼乐者,治之具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曲士不可与论至道者,讯寤于俗(指浸染习俗——笔者注)而束于教。
上面引文中,《庄子》和《淮南子》作者主要讲的是无名之道,所以《淮南子·氾论》直接说故道可道者,非常道也,并未提及名可名,非常名。这是1973年才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老子》(甲本)的写法,后世为避汉文帝讳,将两个恒字改为常。
总之,就是要在身与心、内圣与外王两方面尽性,最后达到合于大道,至于命的生命境界——在那里,智慧,安乐、德行三位一体。臣试以臣之斫轮语之:大疾,则苦而不入。
外物对人的影响诱惑是种类繁多无穷无尽的,如果没有节制,那么在外物的影响下,人就会被外物所诱惑而深陷其中,成为外在事物的俘虏,从而失去其自然本性。明心见性以后,才知道‘命,生命的奥秘道理在什么地方。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的本意:道本身不可言说,只能心感。)不难看出,这里的道指的是事务、法制礼乐产生的原则,而名则指称事,法制礼乐。董仲舒亦云:……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名可名,非常名作为总结。
《性自命出》上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受到外物的影响而产生各种冲动,这是由人性产生的欲求。
只在在念头起处克制私欲,才有更大力量——当然事后真心忏悔亦好。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
试拿我做车轮的体会来说说这其中的道理:如果榫头大,榫眼开小了,就会涩滞安不进去。‘五十而知天命,他才知道命,‘六十而耳顺,善恶是非一切无分别,一切皆是顺缘,到了‘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